近日流感来袭,人们如临大敌。
奥司他韦作为抗病毒药物,已在多地脱销,部分地区紧急采购,多个药商紧急调货。与此同时,国家卫计委发布了2018年版流感诊疗方案,该药被列入推荐药物名单。
被降级为辅助药品
“奥司他韦可用于重症流感患者,大多数的流感患者并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神药’的脱销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过度恐慌和药物的滥用。”
曾任美国乔治城大学助理教授、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王晨光博士表示,越来越多证据不支持奥司他韦可以减少流感并发症、住院率或死亡率。
基于以上原因,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基药清单,奥司他韦由“必须药品”降为“补充药品”,使用范围收窄到“病危的住院患者”。
有论者分析,奥司他韦的地位下降,预示着官方对它的治疗作用的否定。不过也有论者认为,WHO并不否认奥司他韦的疗效,只是收窄了用药范围。
质疑声不时响起
数据统计,奥司他韦在抗流感药物中占比处于绝对地位,近三年占比在90%以上,也就是说,暂时还没有药物能够撼动奥司他韦的地位。
1996年,奥司他韦首次合成,1998年2月获得美国专利,1999年10月首次在瑞典推出,随后进入加拿大、欧盟和美国市场,2002年获准在中国上市。
2009年流感大爆发,奥司他韦被紧急列入治疗名单,各国政府储备了大批奥司他韦,该药物全球销售超过180亿美元。
奥司他韦风光的背后,其实也有隐忧。比如,美国FDA曾发出警告信,称抗流感药物“达菲”可能会在患者,特别是儿童中引起精神狂乱和幻觉等严重的副作用,甚至造成死亡。
2005年有日媒报道,该国青少年服用奥斯他韦后,自杀并有精神异常反应,此后日本先后报道数十例此类不良反应,引起公众关注。
当年11月FDA就这一反应作出报告,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奥斯他韦可以导致精神异常,日本的不良反应病例系大众媒体报道后,经心理暗示作用引起的群体性臆症。
香港中文大学防治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许树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8年全球测试结果确认,达菲和帕拉米韦都对高致病季节性流感有疗效,但不能说它是治疗禽流感的万能神药,因为病毒在不断变异重组。
2009年,《英国医学杂志》和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在调查后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达菲”对减轻流感症状和传染性有“轻微效果”。但是,“研究人员并未获得足够的已公开的数据,来证明这种药物对减轻流感并发症有效。”
对于该说法,世界卫生组织并不同意。他们说世界其他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如果服药及时,“达菲”能够减轻甲流症状。
世卫抗病毒药物专家查尔斯·潘表示,“这不会改变我们的(‘达菲’)用药指引。”如果及早治疗,“达菲”有助减少住院和死亡病例。对于英国的调查结论,瑞士罗氏制药公司也提出异议。
被迫放开部分专利垄断
2005年10月,全球出现禽流感流行的迹象后,全球对达菲的消费量明显上升。
为了保护专利,罗氏严密控制达菲的生产,甚至保密生产线的地址,并禁止记者采访。禽流感恐慌来袭后罗氏则宣布限制销售达菲,以保证一旦流感爆发,能够有足够的货源供应患者,此举遭到一些团体的反对。
也有团体指出罗氏应当放弃奥司他韦的专利垄断,扩大全球生产这种药物的能力,以便应对可能的禽流感的流行。
而在亚洲,印度、台湾有企业和研究机构先后宣布合成奥司他韦成功,并宣布一旦禽流感疫情失控,将自行生产奥司他韦制剂。在各方压力下,罗氏制药宣布部分放开专利垄断,允许授权工厂生产奥司他韦。
2005年12月,罗氏向上海制药集团开放生产权。2006年3月16日,罗氏正式授权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东阳光)在中国生产奥司他韦。
公众需根据医嘱服用
针对公众对于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存在的误解,北京朝阳医院药学部主任刘丽宏在发布会上作出回应。
她表示,奥司他韦是处方药,在用于治疗时,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使用方法是有讲究的,比如婴幼儿要根据体重进行计量的调整,老年人也需要根据其身体情况和服用其他药品的情况进行用法的调整,成年人通常按照剂量使用。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到药店购买使用,而是要根据医嘱足量服用。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8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奥司他韦适应症为:1、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2、用于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适应症:1、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2、用于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有媒体称,奥司他韦对甲型或者乙型流感病毒有效,但仅对流感病毒有效,对其他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引起的感冒无效。奥司他韦抗流感药物在流感发病48小时内服用,可以有效缩短病程,缓解不适感,奥司他韦有进口药和国产。
(来源:医药观察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