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中医学称其为“胃缓”。胃下垂的成因,无外乎饮食不节、饥饱无度、内伤七情、劳倦过度或素体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和,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虚无力升举,血虚不能濡养,而出现下陷、痞塞、腹胀、嗳气等症状。治疗胃下垂,一般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消食导滞,养阴和胃,疏肝解郁,温阳助运,活血化淤等法。下面向胃下垂患者介绍三个中药方:
加味补中益气汤:
【方药】 炙黄芪15g,升麻5g,神曲6g,炙甘草3g,柴胡5g,半夏曲6g,党参10g,白术10g,油当归12g,茯苓10g,砂仁5g,桔梗5g,炒荷叶6g,陈皮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益气补中,升阳益胃。
理气化淤和胃方:
【方药】 制香附9g,木香6g,川楝子9g,白芍9g,延胡索9g,旋覆花9g(包),佛手9g,丹参9g,夜交藤3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理气化淤,和胃止痛。
升清降浊方:
【方药】 太子参10g,川黄连6g,炒莱菔子10g,黄芩6g,生姜5g,酒大黄3g,枳壳10g,砂仁3g,鸡内金5g,香橼皮10g,大腹皮10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
【功效】 健脾益胃,升清降浊。
患者在用药之前,应当去专业的中医医院进行诊断,辨证施治,合理用量,切勿滥服汤药。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