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属于大疱性皮肤病,多发生于20~55岁,儿童患者一般发生在5岁以后。其性别差异世界各地报告不同,欧美报告男性患者是女性的两倍,日本报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皮损对称分布,好发于背部、臀部、四肢伸侧等外向部位。起病可快可慢。
它的皮疹多种多样,可有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水疱、血疱、脓疱等,但一个病人常以一种皮疹为主。皮疹簇集成群,排列呈环状或地图状。皮疹中以红斑及水疱最常见,水疱大小不等,最大直径可达1~2cm,紧张饱满,有如珠串,周围绕以红晕。用手轻推,水疱不会在皮肤内移动。皮疹消退后常常留下褐色色素沉着,偶可有疤痕、皮肤萎缩以及增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李蕾
患者自觉皮损剧烈瘙痒,且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夜间加重。由于过度搔抓,常可导致出血、继发感染、湿疹样改变。有少数患者伴乏力倦怠、全身不适等症状。
如果患者饮食过咸,或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时,皮损会加重。口服含有溴、碘的药物也会加重病情。
这种病病程较长,加重及缓解交替发作,预后良好,很少引起死亡。若是儿童发病,常在青春期时消失。本病有时会并发内脏恶性肿瘤,如肠癌、淋巴瘤、白血病、黑色素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治疗并预防疱疹样皮炎,首先要从平时的生活饮食入手。减少食盐摄入;不吃含有碘、溴的药物(如华素片)或食物(如紫菜、海带);给以无谷胶(面筋)饮食,宜吃大米或粗粮。注意劳逸结合,放松情绪,忌忧愁恼怒及思虑过度。还应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内脏恶性肿瘤的可能。
氨苯砜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一般用量每日100~150mg,病情控制后,逐步减至维持量。
磺胺药物也有效,长效磺胺,每日1~1.5g口服,皮疹控制后减量维持。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一般不作为首选。病情严重时可使用较大剂量激素控制后再逐渐减至维持量。
对症治疗,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等抗组胺药物以止痒,局部应用炉甘石洗剂、1% 薄荷洗剂等也有止痒,预防继发感染的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效果好,副作用小,根据皮疹形态及消瘦、大便溏泻等症状,大多辨证为脾虚生湿,积而化热,治宜健脾除湿,清热解毒,方选芩连平胃散合五苓散化裁。
疱疹样皮炎的治疗方剂
方剂1
扁豆、芡实、茯苓、泽泻、白鲜皮、地肤子各15克,山药30克,生苡仁20克,苦参12克
制用法:水煎服。随证加减。
适应症:疱疹样皮炎
方剂2
焦白术、生扁豆、茯苓、白鲜皮、蛇舌草各15克,防风、胡黄连、苦参片、黄芩各10克,山药30克,地肤子12克,生甘草9克
制用法:水煎服。随证加减。
适应症:急性疱疹样皮炎
方剂3
生地、熟地、当归、肥玉竹、天花粉、蛇舌草、白鲜皮、土茯苓各15克,丹参、鹿衔草各12克,蛇床子10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随证加减。
适应症:慢性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
本病皮疹具有多形性、伴有剧痒的一种慢性良性皮肤病。
病因:
病因不明,下列因素可能和发病有关。
1.自身免疫病: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本病皮损的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有IgA免疫复合体和补体呈颗状粒沉着。在真皮浅层的胶原纤维和血管壁也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着。
2.肠道症状:病变主要发生在空肠粘膜,肠绒毛萎缩变平,肠功能异常。食用含有谷胶(gluten)食物症状则多加重。谷胶亦称谷蛋白俗称面筋,小麦、大麦中含有较多。在治疗本病时,如服用无谷胶食物可使少数病例皮损完全消失。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成年人,在儿童亦可发生。一种慢性、多形性、剧烈瘙痒性疱疹病。皮疹呈多形性、红斑、丘疱疹、风团、疱疹、血疱、呈环形分布。相互融合形成匍行性或地图形。皮疹以紧张之疱疹为主,不容易破裂。 Nikolsky氏征阴性。搔破后形成糜烂、结痂。治疗后留有色素沉着。不侵犯粘膜。
诊断:
1.多形性皮疹,环形分布,剧烈瘙痒,不侵犯粘膜。
2.Nikolsky氏征阴性。
3.对碘过敏(10-50%碘化钾软膏斑贴试验出现红斑或小水疱)。
4.血中嗜酸细胞增高,疱液细胞涂片有较多的嗜酸性白细胞。
5.免疫荧光检查:直接法检查真皮乳头部有IgA颗粒状沉着。表皮基底膜部IgA 、C3线状沉着。
6.HLA B8发生率约80%,而DW3近90%。
7.合并谷胶(gluten)过敏性肠炎。
8.病理:早期真皮乳头顶部毛细血管周围有较多嗜中性及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或形成多房性水疱。随着渗出加重融合成表皮下大疱,内容物为嗜酸性白细胞,真皮有炎性细胞浸润。
治疗:
1.注意饮食:给予低盐,避免吃含有碘剂的饮食。同时注意给予无谷胶的饮食。
2.氨苯砜(diamino diphenylsulfone)D.D.S是治疗本病首选药物,50-100mg每日三次。维持量25-50mg每日三次。
3.磺胺吡啶(Snlfapyridine)::对本病有效,但本药趋于淘汰,市售很少,故目前多用长效磺胺为SMZco 代替。
4.皮质激素:多辅以氨苯砜治疗,一般常用强的松40mg/日。
5.中西医治剂:清热除湿,疏风止痒,方用防风10克、生苡米15克、生枳壳10克,生白术10克,生黄柏10克,车前子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发烧加生石膏,脾虚明显者加山药。
6.局部治疗:见天疱疮。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