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要成功就必须卖掉协和医院?

    发布时间:2016-03-11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近日,一名专家在网上这样评论医改:“卖掉协和医院是中国医改的开端”,因为他认为只有实现医疗商业化、私有化,才能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但他也预测,市场自由化之后,医院也可能会出现出诊费过低、医生没动力、患者不珍惜的问题。

此论颇引起了部分人的附和。他们相信,公立医院也应如国有企业那样改革,甚至应该更为激进。国有企业尚是“抓大放小”,公立医院却该“抓小放大”。从协和到县医院统统转为民营,只留下社区医院和村卫生室继续公有。改革后,医院自主定价和经营,政府不得干预。如此,中国医疗资源必然会被更好利用,中国医改也就成功了。

大谬不然!卖协和只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将新医改引入失败的深渊。

促发本轮医改的根源是对社会公平的呼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实践,在医疗领域引发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急救车一响,一头牛白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些顺口溜很好地概括了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悲惨境遇。当这种情况被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带到两会上时,决策者也为之动容。而国研中心“医改不成功”的报告成功地击中了这一痛点,引发了全社会的大讨论。于是,强调公益性的新医改于2009年正式起动。

新医改实际上改变了原来的路径,闪了很多人的腰。可以说,很多资本垂涎医院这块蛋糕久矣。有一个资本大佬甚至说,“如果明天让我入股中石化,我得考虑考虑;如果今天让我买下协和医院,我马上就去签合同”。相关舆论也不断被制造出来,大唱私有化赞歌。其时,大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势。可是,正当他们磨刀霍霍向医院时,国家政策发生了180度转弯。卖医院的宿迁模式突然行不通了!

新医改投入巨资,迅速建立完善了医保,将绝大多数民众覆盖其中。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看不上病、不敢看病的问题得以缓解。然而,公立医院改革却步履艰难。尽管“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方向早已定下,也经过多方试点,但是却始终收效甚微难以推进。公益性的吸引力逐渐降温,而人们的失望情绪日益增高。

恰在这个时候,卖医院的说法死灰复燃,而且直指中国最好的医院。它的另一个适宜的背景是经济改革的市场化理念正大行其道。中石化真的可以入股了,为什么协和就不能卖呢?!

问题是,医改是否可以简单地比照经改,依样画葫芦?从历史的经验看,不可以。在改革开放之初,医疗曾经做过经济改革的马前卒,冲锋在前——1979年,卫生部开始试点对医院“经济核算”,那时候普通国有企业还没动呢——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医疗和教育一样,不同于经济领域;医院和学校一样,不同于工商企业,它们同为社会公平的两大屏障。

何况,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医疗市场全面私有化,引入竞争机制,就能逼迫各医院提高服务水平并降低医疗价格?德国几十年中进行了两轮私有化,也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美国私立医院占到八成以上,医疗价格仍然高居不下。这难道是它们私有化不够的结果?!恐怕私有化最能保证的是优质医疗资源更加集中,为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大开方便之门,提升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吧!届时,那位匿名者的提价预测势必能兑现:一个普通协和专家号不会低于一千元。

当然,公立医院本身沉疴缠身,痼疾难愈,为人所共见,不能不深加改造。医生收入之扭曲,医院管理之低劣,医患冲突之激烈,世所罕见。只是一卖了之却非良策。恰如一个人得了糖尿病,你却把他的大脑摘除了,这治疗岂不是太离谱儿了吗!既然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就不要指望简单的办法,需慎重思虑。

改革是一个持续博弈的过程。相关利益主体定会运用政策、舆论空间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医改的初衷乃是回应普罗大众的利益诉求,是为了增加更多人的福利,尤其是普通劳动者。

      精彩必读
      正值春季,是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也是疾病容...
      马宝与牛黄、狗宝并称为“三宝”,具有清热解毒...
      近日,广州地区一家医院成功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