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挂面、儿童牛奶、儿童肉松、儿童酱油……近年来,顶着“儿童”头衔的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超市货架上,打着“营养价值更高”、“孩子更爱吃”的旗号,加上花花绿绿的食品外包装、酸酸甜甜的口感,虽然价格比普通食品贵了,却深得孩子和家长的青睐。
面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儿童食品,我们不禁要问:它们确实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吗?究竟可不可以放心食用?
“一些企业只是在炒作‘儿童食品’这个概念,不仅虚抬价格,其营养价值也和普通食品差别不大。”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在调研中发现,我国除三周岁以下婴幼儿必需食品,如奶粉类,有国家标准外,其余食品目前尚无有关“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换句话说,即使包装上明确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标准进行管理。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上很多标榜着”儿童专用“的食品大都有名无实。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食品标准中,并没有“儿童食品”这一项,所谓“儿童专用食品”其实是商家打出的概念牌。现今国内婴幼儿产品标准是针对0至 3岁婴幼儿,考虑到3岁以上儿童的食品品种过多,随着儿童自身消化吸收能力的提高也亟须摄入多样化膳食,所以目前全球各个国家都没有制定儿童食品的专门标准。
面对儿童食品市场乱象,彭静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专门提交了《关于尽快完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保障儿童食品安全》的提案,建议尽快完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
“细看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大多数儿童食品只是把成人大包装换成了精致的小包装,营养素的种类并没有明显差异。即便是添加了钙、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它的用量也达不到有效剂量。”彭静委员对记者说,更有一些儿童食品生产厂家,为了刺激儿童的消费欲望,人为添加大量的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剂等添加剂。
在我国,能够列入使用名单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均是慎之又慎确定下来的,并被严格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的限量。但是,儿童的肠胃发育和代谢水平均低于成人,排解能力差,长期食用这些重口味食品,难免对健康造成影响。
为此,她建议相关部门要尽快对现行的儿童食品标准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采用不同的标准,量身定做儿童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特别是严格限制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杜绝儿童食品中农药残留,抗生素、激素、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生产和研发更多质量安全、营养均衡的儿童食品。
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生产企业更应担负起相应责任。彭静委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中履行提示注意义务。除明确标注食品配料表、营养成分和能量值等情况外,如果生产的食品主要针对儿童,则还应通过标签说明是否含有添加剂、添加剂的剂量及安全等级。最好按每公斤体重标注每天推荐食用限量,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孩子享受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在严格监管、严惩儿童食品安全犯罪上,彭静委员建议,通过重罚来警示儿童食品安全犯罪。对违反儿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按上限实施严惩,使那些不良食品企业和个人不敢冒违法的风险。相关部门要加强源头监管,建立健全联合执法的有效机制,将联合执法贯穿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市场流通、重点查处的全过程,使不良食品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