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部分地区的基层医院都开始招聘医护人员,但是很多基层医院却反映报的人并不多,医疗人才似乎都已经去了大城市。
医学院毕业了,未必就会看病。我国正着力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让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以住院医师身份在大医院接受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提高其临床动手能力,从而培养一批会看病的“标准化”医生。但推进过程中,规培人才流失成了越来越多基层医院的“痛点”。
基层医院招人不敢要本科毕业生
眼下,秦淮中医院正着手进行二期扩容准备。按照该院确定的“十三五”规划,未来5年内将打造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两个市级重点,“人才是强院之本,5年内将吸纳一批临床人才,其中两名博士人才。”院长薛亮告诉记者,今年共计划招录8名临床医生,目前已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站发出招聘信息,学历要求必须是硕士以上。
据悉,该院2010年起就设定了这样的“硬杠杠”,“这一硬性要求其实是为规避一些用人风险。”薛亮告诉记者,按照南京临床人才培养路径,毕业生与医院签订就业协议后需送至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鼓楼医院等国家级规培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获得由住院医师至主治医师的“晋升绿卡”。规培期间,用人医院要承担其基本工资、福利待遇等,每人投入约8万元/年。学历不一样,规培的年限有区别,研究生只需1年,本科毕业生则需要3年,“3年的时间较长,人才流失的风险也大。我们需要支付的报酬超过20万元,最担心的是投入了他们却不回来了。虽说可以签订协议制约违约行为,但这属于单方协议,真正闹上法庭的话,法律通常会从有利于劳动者的角度裁量。”
薛亮说,此外还要担心医院将过多人才送出去规培造成人手紧张。南京红十字医院院长张革深有同感:“对于我们这样规模不大的医院,都是严格按岗设人,如果今年全院招录8名临床医生,两年按4人/批送出去培训,就额外增加了医院负担。”
规培人才流失率每年约10%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规培后不回来的人中,有的是另攀高枝,有的则是中途考研。前不久,某医院送出去的规培生就毁约了,想办法留在了接受规培所在的三级大医院。“这样的毁约不仅会给基层医院带来经济损失,更会让他们陷入用人困境。”这位业内人士说,规培本应是“灌溉机”,但有时成了三甲医院、民营医院的“抽水机”,加剧了基层医院的人才荒。
市卫计委科教处处长朱春霞告诉记者,人才流失确实是规培的一个“痛点”,“上海率先推出住院医师规培制度,目前每年约2000人接受培训,其中10%的人才最终没有回到当初签约岗位,南京这方面的人才流失情况也大抵相当。”但她表示,医院不能因一部分规培人才的流失而顾虑重重,“接受3年规培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基本都能成为医院骨干,医院还是要舍得投入。”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冷明祥表示,规培是提高临床医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可让基层医师切实承担起“守门人”的职责,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行,“除了政府、医疗机构舍得投入外,人才也须有‘契约’精神,这样好事才能办好。”
2020年所有人才须先规培再“找东家”
记者了解到,为规避规培过程中人才流失及人手紧张,很多医院正在通过医联体形式进行“人才协同培养”,“南医大二附院是规培基地,与他们牵手建立医联体后,我们需要规培的人才不再需要完全脱岗,而是由对方派出的专家在我们医院内部进行相应培训和带教。”张革告诉记者。
而高淳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规培顺利进行,最终能留住人才,今年起,区级财政每年会按数万元的人头费,给予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规培补贴,一方面提高规培人才的待遇,同时也减轻医院规培费用的压力。”
“国家也正着力破解这一制度推进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朱春霞告诉记者,按照我国住院医师规培计划,至2020年,医学生5年本科毕业并接受3年规范化培训后才能找东家,这样医院可以直接“拿来就用”。南京目前正在着力推进这一政策的落地。记者获悉,目前,包括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已取消招收7年制本硕连读学生,试点探索“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一毕业就有资质给病人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