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又是公立医院改革中无法躲避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2014中国医院论坛上,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表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龙头和骨干作用,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
县级医院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成为医院论坛的一个讨论热点。
县级医院发展难题:投入不足 资源匮乏
众所周知,作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枢纽的县级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着以下几大发展难题:
1.门庭冷落。由于县级医院条件不足,部分人又喜欢到大医院看病,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县医院“门庭冷落”。其实,部分疾病基层医院是可以解决的,并不一定要去大医院,一方面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省、市级医院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导致了医疗资源向大医院集中的情况。
2.竞争激烈。许多人生病了不直接到医院,而是去药店买药吃,一方面实惠,另一方面减少看病挂号流程,导致患者再次流失。
3.设备落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加之政府投入不足5%,县级医院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
4.人才匮乏。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医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人才、设备、财政,设备与财政都有办法解决,但人才短缺就很难继续发展下去。人才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是留不住人。与大医院相比,县级医院没有工作条件、待遇水平、发展平台,人才便纷纷涌向大城市大医院。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部分地区在积极探索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创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医疗机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孕育出“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新模式。
县级医院发展前景:以事业留人 以感情留人
县级医院存在的问题当中,迫切需要的解决的是:人才短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说:“对于县级医院,我们要改变思路,用技术节省投资,把钱投在更需要的地方,放在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上,而不是过多的投放到硬件设备上,硬件总会折旧,投的越多损失就越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刘帆
想要真正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质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表示:如何才能做好?应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
姚建红认为,一方面要提高医院效益,在改善县级医院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提高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另一方面,要完善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晋升平台,为医院医务人员晋升提供更大的平台。
为提高医院效益,县市级医院应跳出传统思维当中,重新定位。可发展县级医院为省级医院下乡平台,并成立门诊窗口;亦或让身在大城市的医务人员通过县级医院的平台,不定时下乡,为农村患者提供服务,这或许会出现“科技下乡”“多赢”的局面。
还可以建立大型医院诊疗进县的绿色通道,让农村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的优质服务,同时也缓解了进城看病的需求。
中华康网编辑了解到,县级医院想要真正实现为百姓提供优质的服务,医院要先做好自身管理、深化改革、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需要完善各项制度。
参加论坛的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表示,医院的财务运行是医院运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经济管理运行能力建设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经济运行管理的目的要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为医院发展职工收入增长提供经济保障,合理分配经济资源,这是我们经济管理的目的。
在激发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方面通过建立新的奖惩制度,同时将各自的收入和医院的效益挂钩,激发大家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改善了医院的经营状况,而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各员工也能找到各自的定位,提高人员的稳定性。
其次在晋升方面,医院应该明确各项晋升制度,理清晋升渠道,对各项晋升进行透明化操作,让大家都能看到自己晋升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
同时,医院还应积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通过院内培训、院外学习,一方面可提高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医务人员对医院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留住人才的机会。
医院内外相结合,双管齐下才能解决县医院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县级医院发展创新:打造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表示:“中国的医院社区工作应该走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医院在社区来发展,别于北欧的社区发展模式,带动基层工作。”
县乡一体化有利于解决医务人员个人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将医疗卫生资源效益最大化;有利于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管控;有利于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有利于降低医疗卫生行政成本。
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管理体制的创新;二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三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县医院承担着公共卫生的责任义务,而它需要设立相应的机构。
1.改善交通通信条件,拉近县乡间距离,助推了现象一体化。农村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治疗常见病;到县医院住院治疗,使多方受益,打造双赢局面。
2.医疗设备数字化和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使远程医疗服务成为现实,从而有效地利用人才,同时也降低了人力。
3.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医保制度的全覆盖,也为紧密型一体化改革提供了条件和支撑。
李洪山介绍,中国医院协会正在做关于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的调研课题,选择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开展县乡一体化,先后走访7个县、8家乡镇卫生院5家村卫生室进行实地调研。
截至目前,已统计有3000多个县进行了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的新模式探索与实践,都会作为此次调查的样本,李洪山表示。
县乡服务一体化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在承担任务与服务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对县乡两级医疗卫生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了人员、资产、任务统一调配管理,提高资源效率,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关键在于让老百姓在家也可以享受到县级医疗机构的服务。
县乡一体化如何运营?松散和紧密两个类型的对比
李洪山表示,把以上调查分为两种类型,一松散型,二紧密型。甘肃的陇西、陕西的千阳县为松散型;河南的郑州金水,陕西的阎良区,西安为紧密型。河南郑州的金水区开展较早,改革的力度也较大,已经比较成熟,但其他地区仍处于探索阶段。
松散型,即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原有的体制机制和独立法人地位不变,主要体现在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支持。做法不尽一致,表现为合作型、帮扶型、托管型,具体做法取决于各自的合作意愿,它只是一种合作方式。
李洪山介绍,由于没有利益关系和责任义务,对于县乡改革并没有实质性意义。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问题,也没有解决资源效益、分级诊疗、行政管理成本等问题。
反之,紧密型则是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需要彻底整合,整体合并,组建以县医院为龙头,在业务与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制度标准,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考核标准。
统一医疗、公共卫生业务规划管理,指导各个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业务;统一药品、耗材、物资招标、采购、配送。统一管理制度、标准和考核,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由县医院成立职能科室并给予技术、财力的支持。
县乡一体化的另一种形式是紧密型,这是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深化改革的产物,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与管理模式的创新。
郑州金水区总医院,实现一体化后,县乡两级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做到了上转大医院患者10%左右,下转到乡镇卫生院的病人也在10%左右,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县域患者90%不出县的目标。
紧密型对乡镇卫生院的能力提升更具备优势,解决了医务人员上存在的问题,发挥资源效益最大化,更好地为乡镇百姓服务。但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是一项体制、机制的改革,开展难度较大,加之开展时间较短,李洪山表示,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与总结。
大家都说好,可为什么推行这么难?
李洪山认为,实施紧密型县乡一体化首要突破的问题是体制障碍,需要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体制问题突破了,县乡才能真正实现一体,才能体现出医改的成效。 紧密型县乡一体化,客观上形成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管辖权力大于县卫生局。利益格局的调整是部分地区县乡一体化推行慢的原因之一。同时它还需要有配套政策,其中包括卫生、人事、编制、财政、设备等方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