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康复进展

    发布时间:2016-05-16   来源:中华康网   

  一、老年腰腿痛的流行病学

  腰腿痛(low back pain, LBP)是一组症侯群,它是症状名称而非疾病名称。是以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很多局部及系统性疾病均可出现腰痛,但临床上多见有脊椎管内疾病、脊椎管外疾病、脊椎退行性变及急慢性损伤引起;是康复科、骨科、神经科门诊中,最常见的主诉症状,同时,它也是非常普遍的职业疾病。其病因极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而诊断与治疗均有相当的难度。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可高达60%?80%,是仅次于上呼吸道疾患的就诊综合症。下背痛的病因分类中,约97%为人体力学性, 1%为非人体力学性, 2%为内脏性疾病(visceral disease)。腰腿痛在美国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位居第2位;我国腰腿痛患病率为11.5%,居骨科就诊患者的首位,近年更有增多的趋势。

  二、解剖生理病理学基础

  构成腰部的主要组织有腰部筋膜、肌肉、腰椎及其连接和椎管内组织。肌肉是腰椎活动的动力结构,各肌肉的配合作用产生屈、伸、侧弯及旋转运动。筋膜是肌肉的固定及保护装置,腰椎椎骨及其连接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腰部各组织的支柱。

  腰椎和骶椎是承受人体负重最大的部位,它们将腰部以上躯体的重量,及运动所产生的应力转移至骨盆和下肢。腰椎又是人体脊柱中活动较多的部分,运动形式有屈曲、伸展、左右侧弯及旋转等。这两种因素决定了腰椎是最易受到损伤的部分,尤其是慢性劳损性病变。

  站立活动时,椎间盘受到身体上部重量的影响和维持躯干姿势的腰背部和腹部肌肉收缩力量的作用,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越是低位的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越大。故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 、腰5~骶1椎间盘发病率最高,达90%以上。

  人体在弯腰活动时,椎间隙前方变窄,后方张开,纤维环承受的压力较大,加之纤维环后外侧较薄弱,故髓核多向后方突出。

  由于椎间盘常受挤压、扭转等动作的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纤维环和髓核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表现为水分减少,蛋白质增多,糖减少,张力降低,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椎间盘变薄。由于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活动范围大,当椎间盘蜕变、纤维环弹性减弱时,突然较大外力的作用或反复劳损,纤维环破坏,髓核外突。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和硬膜囊,出现腰腿疼痛、麻木等相应的神经症状。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常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受到某些损伤所致。

  三、诊断与康复评估

  主要依据主诉、疼痛性质、查体、触诊发现压痛点位置,压痛区有无硬结、条索及疼痛激发点、肌力及皮肤浅感觉有无异常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检查等来综合判断。其它辅助检查有:EMG(肌电图)、运动诱发电位、平衡测试等等。 康复评估:可从疼痛程度、肌力、腰椎活动度、腰骶段曲度、对工作、生活影响程度等等几方面进行评估。可进行单项评估(MMT、ROM-T、ADL-T)或综合评估。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导致腰痛的常见原因 
目前国际腰痛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几乎每个人的一生中迟早要受到腰痛的困扰。调查显示,在整个人群中有79%~80上的人已发生过腰痛,每年高达50%的处于工作年限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