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分裂症春天是否需要加药?
精神分裂症春天发病,或倾向加重,确实有这么回事。每年春天,精神病医院的住院率就猛增;到了寒冬腊月和春节前,精神分裂症倾向稳定,住院率降到低谷。但这只是一个流行倾向。对每个人来说,该规律未必适用。我们认为,到了春天,家属就应倍加警惕,如果病人出现厌食、脾气变坏、不愿接触人、失眠,就应去医院,请医生调整药物。但在没有任何发病迹象的情况下,还不至于预先加药。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喻东山
2.第一个孩子患精神分裂症后,母亲想生第二个孩子,适合吗?
这个问题要从3方面分析。
⑴父母高龄:母亲生第一个孩子,一般在25岁左右,就算孩子15岁患精神分裂症,母亲已经40岁了,父亲常比母亲在大上2岁,就是42岁,精、卵子老化,降低了遗传优势,生出弱智孩子的机率会增加。
⑵弟妹照顾:即使生出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与病孩相差16岁以上,会有多少感情?将来病孩老了,真能指望的上?亲属感情是靠培养的,如果第二个孩子从小就看到他的哥哥或姐姐平时懒动、对自己不关心,发病时大吵大闹,弄的家庭不安。他自小就会疏远病人,长大后会对年长16岁以上的病哥病姐发自内心的同情?如果第二个孩子从小就看到他的病哥或病姐乐于照顾自己,大部分时间能正常上班、成家,他对病哥或病姐的感情很深,那这样的病哥或病姐还需要比他小16岁以上的弟妹照顾吗?
⑶家族遗传:正常夫妻生出的孩子,精神分裂症患病率1%,如果正常夫妻已经生出一个精神分裂症病孩,再生一个也患精神分裂症的机率约为10%(12%~14%),假如第二位又撞上了精神分裂症,那这家的运气也太不好了。如果父母精神正常,但父母的父母或姊妹有精神分裂症史,也增加生出的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机率。
⒊怎样衡量精神分裂症的痊愈?精神分裂症的痊愈不但要衡量病人的精神病症状是否消退,而且还要衡量病人的懒惰、冷漠、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是否恢复。这种衡量对高文化人群不是问题,但对低文化人群,可能就是一个问题,低文化的家属可能认为,不吵不闹不自语,病就算好了,医生细问病人,病人每天睡多长时间不知道,对将来打算不知道,服药量自己也说不清。对病情的评价不仅是医生的事,家属观察也很重要,因为门诊很忙,只要家属说一声病情“好”,医生可能就开药了,从而耽误了病人的治疗。
⒋巫师的作用:尽管人类已经登上月球,但在农村,巫师治病依然有市场,通过烧香烧纸、跳大神,如果疾病缓解了,巫师就解释:鬼上身致病,驱鬼后病缓解,如果疾病不缓解,巫师就说,这个鬼顽固不走,是你以前做了什么坏事,你只有继续烧香烧纸,鬼原谅你了,你的病就好了,鬼不原谅你,你的病就不得好,把病与你的德行联系起来,你就是病始终不好,也只能怪你自己,怪不上巫师。
实际上巫师治病,确实有心理援助的作用,例如,家人请来巫师,围着巫师,看巫师作法,病人感到,他正在帮助我,意识到有人帮助,这是一股力量,有助于病人镇静下来。如果巫师说,这鬼是东南方来的,你需要到西北方去避一避,等于是让你换一个环境,心理应激换一个环境,有利于缓解。再加上你信巫师的解释,你越是相信,对暗示性疾病(例如癔症)越有效。
另一种有效不是巫师的功劳,而是这种疾病本身是自限性疾病,例如,分裂样精神病的幻听,过10天就好了,你治不治它都好,如果在10天内请巫师烧香作法,那幻听的缓解就归功于巫师了。
⒌不要做无谓的努力:自己的孩子生了精神分裂症,谁不急?但急要急在点子上,不要做无谓的努力,例如,一位精神分裂症病人,现已30岁的,母亲想起自己怀上病人时,自己皮肤上生过环形红斑,再去问30年前接生的医生,对胎儿有无影响?我觉得这种咨询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影响,你觉得病因没找出来,心里添堵;如果有影响,你觉得病因找出来了,但没法弥补,还是添堵。既然这个钱币抛出去,正反面结果都一样,还有什么抛头?
6.药物的镇静效应消失意味着什么?有的病人开始服用奥氮平特别瞌睡,服用半年下来,现服奥氮平后感觉特别清醒,没有嗜睡现象,他怀疑是否病快好了?我们认为,这不是病快好的指证,也不是疗效减退,而是对奥氮平镇静反应的耐受,它只意味着,现在撤除奥氮平,会引起反跳性失眠。
7.家属谈话:家属讲病史时,经常会提到前面在张三医生那里看过,病情有何变化,后到李四医生哪里看过,病人又如何变化。这是没问题的,但不要说“张三真是害死人呐!我们在她那里看了一年,他一直把我们当抑郁症来治的,整整耽误了一年!李四这是庸医,给我乱用药,把我们治得像呆子一样,口水拉拉的!。这次我们是慕名而来看你的,大家都说你看的好。”这种贬低不在场的医生,奉承在场的医生,是一种坏品质,会使医生换位思考,“我要是治不好他,他明天到别的医生那里也会这样说我,我要离他远点。”,于是医生对你就更谨慎,说话就更正式,你就不可能享受到门诊外医生提供的电话或邮箱咨询。
8.选医生的变量:上馆子点菜吃饭,你是怎么点菜的?先是摸摸皮夹子,看有多少钱,然后按需点菜,做到荤素搭配,吃的舒适。只有大头才只点贵的,不点好的。
看病也是一样,是在钱足够的前提下,按需消费。例如,几次看病,仍诊断不明确,治疗不见效,不宜再不死不活地耗下去,应不惜花钱,找一些有声望的医生去看,等到诊断明确,病情缓解,看病的目的是为了取药时,应找方便门诊,越简越好。只有当你出现新问题时,例如,病情复发、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新问题咨询,才需再找有声望的医生复诊。
本文系喻东山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