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的介绍

    发布时间:2016-05-11   来源:中华康网   

  特应性皮炎曾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特应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常自婴幼儿期起病,可伴发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近年发现特应性皮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三种疾病存在相关性,婴幼儿期表现为特应性皮炎,在儿童期出现哮喘,而在成人期出现花粉过敏。

  特应性皮炎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国际调查发现近30余年全球患病率逐渐升高,发展中国家增加明显。在欧美国家儿童患病率高达20%左右,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患病率也有升高,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目前认为这可能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改变有关。我国1998年调查显示6-20岁青少年总患病率为0.69%。2002年调查我国城市1-7岁儿童总患病率为2.78%,在调查的城市中,北京儿童的患病率最高。

  特应性皮炎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主要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遗传、和瘙痒等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是特应性皮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搔抓、金葡菌感染和尘螨在疾病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疾病恶性循环。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疾病。

  特应性皮炎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和成人期。婴儿期表现为婴儿湿疹,首先在面颊部出现红斑、皮疹,可扩展到头皮、颈部、四肢伸侧和躯干。因瘙痒剧烈,常引起婴儿哭闹、睡眠不安。多数在2年内逐渐缓解,少数可持续进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儿童期可由婴儿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病,皮损常累及肘窝、N窝、腕屈侧、颈侧、面部及眼睑(称为“四弯风”),表现为皮损干燥、脱屑及肥厚,可见抓痕、血痂等。此期皮损可迁延至成人期或暂时痊愈,但可复发。青少年和成人期可由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病,好发于肘窝、N窝、颈前及侧部,也可见于面部、眼睑。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慢性改变,严重者可泛发全身。患者出现明显瘙痒,可因温热、出汗、羊毛衣物等诱发,夜间可发生阵发性剧痒。因此,常出现“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致使疾病久治不愈。

  由于过去我们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不足,加上特应性皮炎容易和湿疹混淆,因此很多诊断为慢性湿疹的患者其实是特应性皮炎。患者可以有家族特应性疾病史(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目前临床常用Williams标准做诊断:

  皮肤瘙痒,加以下的3条或以上:

  1.2岁前发病

  2.屈侧皮肤湿疹史(包括肘窝、N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屈侧皮肤有湿疹(4岁以下儿童面颊、前额、远端肢体可见湿疹)

  5.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4岁以下儿童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特应性疾病史)

  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恢复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加重因素、减轻或缓解症状。因此,皮肤的润肤保湿非常重要。另外,患者及家属应该认识到,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病,应该进行长期管理。尽管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研究,然而仍没有所谓“除根”的办法。已有研究发现,尽早对特应性皮炎进行治疗可预防或减少以后出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生。平时应该注意衣物要宽松舒适,最好穿纯棉制品,婴儿要穿低领或无领衣服。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清洁的生活环境,减少尘螨、动物毛、花粉等过敏原。避免紧张和焦虑情绪。勤剪指甲、避免搔抓,尤其要告诫儿童不能搔抓。坚持每天都要温水沐浴,推荐盆浴,水温在27-30℃,每次5分钟。不要搓澡,尽量少用清洁产品,以免进一步损伤皮肤屏障,洗后立即涂抹保湿剂或润肤剂。

  目前国内外均把外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同时配合保湿润肤。患者及家属不要听“激素”而色变,合理外用激素可快速控制疾病,减少复发加重并缩短疗程。为了避免长期大量外用激素的副作用,近年来出现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可用于面颈部及其他薄嫩部位,也适合儿童使用。长期使用安全性较好,可有局部刺激和灼热。针对患者的瘙痒症状,也可以服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皮炎的一些分类 
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湿疹一词没有特殊的含义,而皮炎则有限定的意义。若用皮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