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名: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别名:①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综合征;②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③急性中毒性多发性神经根炎;④急性发热性多发性神经根炎;⑤急性上升性麻痹;⑥感染后神经根神经病;⑦上升性麻痹;⑧感染性神经元炎;⑨多发性神经炎合并双侧面瘫;⑩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的神经炎;⑪Guillain-Barre-Strohl综合征;⑫Landry-Guillanin-Barre综合征;⑬Glanzmann-Salaud综合征;⑭Landry综合征;⑮Landry麻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科涂云海
概要:1892年Osler即有初步记载,1916年Guillain、Barre及Strohl报道了本病,随后,1917年Holmes、1918年Wilson、还有Bard-ford、Bashford等人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述,目前习惯以Guilain-Barr综合征命名。1952年来自国内的报告较多,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神经炎。主要特征为双侧上行性麻痹,累及脊髓及颅神经。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
病因病理:病因未明,但常在急性感染后发病,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人认为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变态反应。国内有学者曾报道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Guillin-Barre综合征,是否有内在联系有待研究。
眼部特征:
1.主要为第Ⅲ、Ⅳ、Ⅵ颅神经麻痹而致的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睑裂闭合不全。
2.视神经炎和视乳头水肿,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也有双侧眼球突出的报告。
全身特征:
1.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数患者在发病数日或数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急性上行性麻痹,常首先累及下肢,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膀胱失禁。
3.多发性神经根炎,以舌咽、迷走、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
4.主观感觉障碍及袜套、手套样感觉障碍。
诊断:
临床表现以四肢进行性对称性无力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为首发症状或伴有末稍感觉障碍,重症病例短期内出现球麻痹,呼吸肌麻痹,病死率致残率皆高,故及时正确救治根关键。
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2.控制感染,加强营养,神经赋活剂,如B族维生素,ATP,辅酶A等。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