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发布时间:2016-01-26 来源:
中华康网
-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感冒除了服药,还有更重要凑数的文字
据卫生部统计,1997年我国脑卒中(脑中风)的患者超过300万人,因脑卒中而死亡的人数已跃居首位,存活者中约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
在传统观念中,中风是神经内科医生施展才华的领域。但是,今天应该换个脑筋了,外科医生在这方面同样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TIA,脑中风的前奏
在临床上,中风通常可以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在缺血性中风中,最常见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下简称TIA),这是一种历时短暂、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不足,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丧失,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的视朦、头晕,甚至意识丧失。它发病突然,一般仅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以在24小时之内完全恢复而不留后遗症。其发作次数多则一日数次,少则几周、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发作一次。这种短暂的、可逆性的、反复发作的病症,就被称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由于这些患者中有接近1/3的人会在5年内发生脑中风,因此它通常被人们称做脑中风的前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外科魏麟
绝大部分TIA由颈动脉狭窄引起
早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医学界曾经普遍认为,高血压、颈椎病、血管痉挛、心脏内栓子进入脑部或严重贫血等是引起TIA的主要原因。但是经过近20年来国内外大量的彩色超声显像和颈动脉造影证实,患者中除上述原因外,实际上椎-基底动脉或颈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供血不足才是主要病因,尤其是后者。简而言之,TIA绝大部分是由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
众所周知,颈动脉是血流由心脏进入大脑的必经之路之一。颈动脉粥样斑块所导致的狭窄,斑块上脱落的微栓子入脑之后,可以造成脑局部微栓塞引起脑缺血症状。生理性的代偿反应又可以使得栓子溶解、血管复通、脑血供恢复,缺血症状立即消失,所以在临床上就出现了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
预防中风,外科手术显身手
在明确了TIA的发病机制后,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就应该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了。但是在传统观念中,TIA是神经内科医生施展才华的领域。不过,今天应该换个脑筋了,外科医生在这方面同样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对因颈动脉狭窄而引起的TIA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来预防中风,这在西方国家早已成为常见的手术。在美国,每年有数以千计的TIA患者为了预防中风而接受这种手术。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在手术后的数年当中,接受手术者的中风发生率仅是没有接受手术者的1/6。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振奋的数字。但由于种种原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我国开展得比较晚。
那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所有的TIA患者都需要进行这种手术呢?这实际上是涉及手术适应征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一直存在着争论的问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周围血管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手术方法是:切开颈动脉,将狭窄的动脉段的局限性斑块切除、内膜剥脱即可。由于解除了动脉的狭窄,去除了硬化的动脉斑块,因此这种手术不但治疗了TIA的症状,也预防了脑中风的发生。当然,这种手术也有引起脑缺血的风险,而且并不是所有的TIA患者都需要进行这种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虽然是血管外科医生手中的利剑,但是这把剑也不能随意地挥洒,免得乱剑伤人。
首先,必须有经影像学手段确认无误的TIA病因――颈动脉狭窄。目前国际上所公认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征,主要是看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一般以狭窄超过70%作为掌握手术指征的标准,当然还有一些很具体的指标,比如要看有无临床症状等。
手术亦非完美无瑕
那么,这种手术是否达到完美,还有没有什么遗憾呢?
到目前为止,对于中风的治疗还远远谈不上完美。目前医疗保健的重点是大力提倡预防为主,一旦真正到了发作的那一天,由于疾病本身存在着高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导致现在虽已有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手段,但后果还是不容乐观。就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来讲,从理论上说,这几乎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手术,而且目前的手术操作方法也日趋成熟。由于它能够解决脑缺血的根本问题――颈动脉狭窄,曾几何时,它令全世界的血管外科医生欢欣鼓舞。但是时隔不久,新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相当一部分患者远期效果并不乐观,比如手术后出现再狭窄的问题。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人类向征服中风迈出的一大步。现在已经有新的微创方法,这就是经皮穿刺血管成形与内支架的血管腔内治疗,能够部分替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