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应性皮炎(AD)的分类,通常的方法是将其分为外源性AD( extrinsic AD)和内源性AD(intrinsic type AD)。研究显示,这两种类型AD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上有一定区别,因此部分学者提出内源性AD 为非变态反应性AD(non-allergic AD)或者“非特应性”皮炎(non-atopic dermatitis),并不是真正的AD(true AD),应该称为特应性样皮炎(atopiform dermatitis),以与真正的由IgE介导的AD区别开来。目前这一理念未被广泛接受,因为这种完全排除的分类可能会暗示临床医生“非特应性”皮炎和特应性皮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事实上,尽管两种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共性多于个性,即使是同一患者,其临床表现在不同的时期会动态变化。比如,部分早年发病的AD患者在初期并没有IgE致敏现象,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则可逐渐出现针对多种变应原的致敏。因此,不能单纯以某一阶段是否出现IgE介导的致敏现象来诊断AD。重庆西南医院皮肤科宋志强
为了减少临床诊断上的混乱和对同一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合理的解释,可将这些类型间的差异归结于AD自然病程中三个阶段的变化:最初的阶段是婴幼儿时期的非特应性类型的皮炎,这个时候致敏尚未发生;随后,60%-80%的患者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逐渐出现针对食物和/或环境变应原的IgE抗体和致敏,导致疾病向真性AD的转化;最后,搔抓导致皮肤细胞破坏并释放自身抗原,在相当一部分AD患者中诱导IgE型自身抗体的产生。当然,每一个患者的病程演变都不尽相同,三个阶段可先后、同时或者不完全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