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建立中西医互补的传染病防治体制

    发布时间:2015-10-12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res02_attpic_brief.jpg

 

res01_attpic_brief.jpg

 

绘图:贺婧宜

药学家屠呦呦由于“发现了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仅让罗浮山风景区内纪念葛洪的青蒿园成为参观留影的热门景点,更让中草药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有医疗行业从业者对记者感慨,一股“中草药热”正在兴起。

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究竟有何优势?中草药如何与西医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何在?记者为此专访了惠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惠州市名中医陈洪。

治疗疟疾不只有黄花蒿

“屠呦呦从‘绞取汁’上受到启发,不仅是温度的问题。”陈洪猜测,当年葛洪之所以写明要“绞取汁”,不采取传统中药的煎煮方法,应该是葛洪从实际诊疗经验中得来。二者的区别,一方面是“绞取汁”的温度不高,另一方面青蒿素不溶于水,煎煮之后也难以得到。

陈洪介绍说,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含过氧键的特殊倍半萜内酯,该类衍生物抗疟作用迅速、高效,选择性好,且临床上未见明显抗性。尽管存在水溶性差与半衰期短的缺点,但它们仍然是目前一类重要的抗疟药,和以往其它药品相比,较少的副作用是其重要优势。

至于黄花蒿,则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各省,为中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清热解疟,驱风止痒等功效。除疟疾外,黄花蒿还用于治伤暑,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

对于治疗疟疾,传统中医药也有多种方法。陈洪说,传统中医认为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根据临床表现的证候不同,可分别配合和解表里,清热疏表,辛温达邪,解毒除瘴,益气养血等治法。《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功效。《金匮要略。疟病》在内经的基础上补了疟母这一证型,创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鳖甲煎丸治疗疟母,一直沿用至今。《备急千金要方》除有以常山、蜀漆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将建立中西医互补的传染病防治体制

对于传统中医药来说,此次屠呦呦获奖,仅是其对世界医疗做出贡献的最新例证。而在以往多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中医药也多有贡献。

从上世纪50年代乙脑的防控到2003年的非典防控,包括在防治甲型H1N1、H7N9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中,中医药均发挥了作用,且成效显著。在面临新出现的疫情时,中医药的作用有时会比西药更加迅速。陈洪解释说:“西医要经过一系列提取、检查、分析,然后是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最后才能在临床应用,而中医药对传染病往往笼统认为是‘邪气’作祟,依照传统中医药经验使用‘驱邪’的中草药进行诊治,往往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对于传染病来说,控制传染往往比有效治疗更加重要。陈洪介绍,中医药历来主张未病先防,对传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对外感瘟疫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如《治疫全书》记载“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物”;指出病畜及被污染物品不能食用,如《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记载“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切断传播途径,如《本草纲目》记载“天行瘟疫,取初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已采取蒸气高温方法灭菌防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早已采取措施与天花作斗争,明《寓意草》记“种痘医案数例”的“人工种痘”法,虽在安全度上存在一定问题,但这一创举启示了后人将它改造为“牛痘”接种法并在全球推广,终于在1977年根除天花,为人类提供了彻底根除严重传染病的成功范例。

记者发现,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早在十多年前已经被写入国家法律规定。2004年年底开始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明确提出“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陈洪还告诉记者,在国家层面来说,去年相继成立了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等,为了提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能力和贡献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准备建立中西医互补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体制和应急机制。

中医药也要“现代化”

对于此次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陈洪认为应该理性看待:“青蒿素和中医药的联系确实非常紧密,但是它的研发过程与传统的“煎煮熬”完全不同。”

据此前媒体报道,在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过程中,研究人员参照古今医书的记载和民间用方,用现代的研究方法对数千份植物提取物通过动物筛选,再从中分离、鉴定其中抗疟有效成分,最后找到近十种抗疟有效单体。在这过程中,遵循了现代药理学和化学的方法,经历了非常严格的一整套制药流程,在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临床试验中也全部使用了双盲法,这和传统方法有很大区别。

对于中医药未来发展路径,陈洪也认为不应妄自菲薄,也不宜盲目乐观。她说:“中医药在原料来源、药效机理、靶向原理等方面长期缺乏循证依据,增大了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难度。但是传统的中医药发展不要僵化,必须现代化。”

就“现代化”的路径而言,屠呦呦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范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其对中医药发展具有“榜样作用”。仅仅使用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传统方法,难以获得国际认可,必须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对中医药学进行完善,提高工艺,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有效性和一致性。

除了中医药自身要“现代化”之外,其与西医的搭配组合,也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也正是在这两个方面的意义上,陈洪不断向记者强调:“中医药发展必须多元化,不必挤在一条道上。”

中医讲究“和解表里”、“清热疏表”等在现代医学看来依旧有些神秘的理论,西医则依靠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治疗,二者看起来似乎有些“驴头不对马嘴”。有着多年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的陈洪表示,以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病为例,西药效果好但副作用大,中药效果较差但可以中和服用西药引起的毒副作用。在其实际诊疗中,让病人服用西药将血压降到治疗的目标值,然后通过中药调解体内“气血”,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实现“增效减毒”的作用,中西医取长补短,取得最佳诊疗效果。

“祖传秘方”须经受科学检验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现代化”,那么,经常可以看到的各种“祖传秘方”的广告又有几分可信,应该如何看待?日前,本报在惠州本地论坛发起网络调查显示,约有八成左右的惠州市民选择“有更具体的了解再说”或者“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

陈洪表示,民间流传的不少偏方、秘方,是群众长期防治疾病的智慧结晶,有着独特的疗效,值得保护、研究和利用。然而,限于落后的科学技术,一些“祖传秘方”缺乏合理的科学依据,有的仅仅是个例,却被推而广之成为治疗疑难杂症的“良药”,许多“祖传秘方”还带有巫术的成分。另外,时间久远的药方,人们在流传药方过程中,难免以讹传讹,使药品、制法、用法、用量等出现差错。如果盲目使用,势必贻误病情,甚至致残、致死,绝不能掉以轻心。

对“祖传秘方”也不应该“一棍子打死”,在陈洪看来,其之所以不被社会公开认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只凭经验,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和验证。因此,有必要对“祖传秘方”进行论证和筛选。“《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经过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才能够生产出售。作为民间流传的偏方、秘方,要通过科学的检验和论证,获准报批后,才能成为公开使用的药方。这样,才能使”祖传秘方“由”经验时代“进入”科学时代“。”

陈洪提醒市民,对于那些打着“祖传秘方”到处行骗的无良游医,广大市民一定要有警惕性,有病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不要盲目相信什么“祖传秘方”。

      精彩必读
      近期,2017版医保药品目录出炉,新增91个...
      国家认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日在京签署《关...
      虽然上周国家药监总局再次发文,将药店配备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