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才适应30元一杯的咖啡;2018年,我们就在拼多多的吸引下又跑去买9块9的运动裤了。
没有一点点防备,“消费降级”这个词就这样出现在大家的世界里。
“出门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再也不任性坐出租车或滴滴了。”
“每天的午饭从陆家嘴人气brunch变成公司楼下的黄焖鸡米饭。”
“新出的?iPhone XS不买了,旧的还能凑合用一阵。”
“健身卡也不办了,自己在家用keep。”
仿佛一夜之间,消费降级就取代消费升级,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谈资。持有 “消费降级”观点者的理由看上去似乎很充分:城市高房价挤压消费支出,房租暴涨让一、二线城市的无房者承担更高租金成本;主打低端产品的拼多多快速崛起;2018年资本市场上二线消费股表现远好于行业龙头;就连一向作为消费变化风向标的中国方便面行业,在历经五年连续下滑后,也呈现出整体回升的势头等等。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真的进入了消费降级时代吗?伟哥金戈要告诉你,实际上,消费降级只是一个假象罢了。
我们先来看下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的定义。
在经济学中,消费升级有着严谨定义: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通俗的来说,消费升级就是消费开始向着更贵更好的方向去了,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生活品质付费、为美好付费,从追求量的满足朝着注重质的提升这一方向切换。
如果将消费降级作为经济学含义中消费升级的反义词,那么消费降级的定义既是消费者不再愿意为生活品质支付高昂的费用,而是降低效率,降低体验,降低个性、品味、态度,最高程度上实现物美价廉。
问题来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有下降吗?让我们来看看商务部的数据。
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依然是传统消费占据主导,食品、居住类消费占比分别在30%、20%左右,交通通信消费占比也超过10%,加上服装类和日用品类,传统消费占比约为78%,而以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占比仅在20%左右。
然而,从2018年中国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涨幅看,食品、衣着等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很小,但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信、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涨幅较大。2017年,白云山伟哥金戈销售3963.50万片,实现销售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40.70% 。2018年上半年,化妆品类商品增长了14.2%,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的整体增速。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了39.3%和37.8%。
毫无疑问,以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正在兴起,这显然是生活品质上升,消费升级的一个体现。
既然消费升级的数据如此明显,那为何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在各大自媒体上表态认为“消费降级”呢?
很简单,因为许多人混淆了概念,把价格下降和品质下降划上了等号。事实上,消费没有降级,但是完成同样品质的消费,我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降级”了。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非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得消费者受惠,更多的体现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上。
就以许多人非常熟悉的白云山伟哥金戈为例。有道是美好的生活从性开始,婚姻的满足程度与获得“性满足”的水平息息相关,由“伟哥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穆拉德博士耗时整整16年,指导研发而成的白云山伟哥金戈同剂量价格便宜30%,单次用药剂量金额更是下降超过60%。金戈50mg一粒仅需48元,而10粒装每粒低至34.5元。
原来,作为诺贝尔奖得主穆拉德博士研发指导的产品,白云山伟哥金戈依靠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不需支付巨额的专利费用,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因而价格更低。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在科技的进步下,消费者能用更少的价钱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从中获取消费满足的一个极好案例。
又比如在刚结束不久的进博会上,西班牙火腿、新西兰牛奶、智利车厘子、巴西咖啡、格鲁吉亚红酒,越来越多的参展特色农产品正在前往中国人的餐桌。而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这些进口农产品的价格相比以往的进口农产品更加价廉物美。
此外,从大型的健身房到按小时计费的mini健身房,从高昂的鲜花到“99元包月”的花店,从卡拉OK到50元就能唱歌的移动mini唱吧…… 消费者付出相同的价格,收获的消费体验越来越好,消费品质越来越高,快餐化、平价化的消费正逐渐成为文化内容、娱乐方式的主流形态,这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最后,伟哥金戈要说的是,不管在哪个时期,消费升级从来都不是“卖得更贵”,而是在同等条件下“买得更好”。 也就是同时满足方便、高性价比、获取满足感这三个需求。这,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它既是生活观念的转变,也是选择品类的丰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