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是深化医改的“牛鼻子”

    发布时间:2016-04-25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不少医改试点都在寻求医改的动力、方向和突破口,究竟什么模式才能带领我们平稳度过改革深水区呢?从世界各国的改革经验和我国的医改目标来看,分级诊疗是牵动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牛鼻子”。

仅靠行政手段强推无法成功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旨在引导合理就医流向,形成有序的诊疗模式。如果仅靠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患者不愿去,基层机构接不住,必定无法成功。要统筹解决好基层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不适应、医保付费和医疗价格政策不配套、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

一是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要统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在增加资源总量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分工协作机制,推进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大力发展儿童、精神、传染等资源紧缺的专科医疗机构,加快发展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长期照护机构,强化公立医院的保基本职能,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医疗服务支撑体系。

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转变基层服务模式。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最大的一块短板是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群众到基层看病不放心,所以大病小病都跑到大医院。因此,要着力补短板,加大对基层的财政投入,支持社会力量办医,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全科医生培养和基层医生培训,提升基层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就近就医创造条件。

推广基层机构签约服务模式,建立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的契约服务关系,由全科医生和健康服务团队负责签约居民的初诊、分诊和双向转诊协调,并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促进基层首诊可持续发展,增强基层机构对群众的贴近度和吸引力。

三是建立城乡纵向医疗联合体,畅通“双向转诊”渠道。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纵向联合,以城市大型医疗机构为龙头,以纵向医疗资源整合为重点,积极发展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以信息化手段和合理补偿机制,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服务资源共享;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人、财、物、服务、信息、管理一体化为核心,探索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完善双向转诊制度规范,改革公立医院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二级、三级医院与基层机构的便捷转诊通道。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为基层就诊和转至基层治疗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保障。

四是注重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医保和价格等杠杆作用。完善医保和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引导群众“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进一步改革医保支付政策,健全完善参保对象实行基层首诊的相关规定,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差距,医保支付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促进患者有序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同时,按照医院不同等级,合理确定慢性病治疗、康复和护理医疗服务价格梯度,吸引患者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就诊。

五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分级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尽快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覆盖,加强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枢纽,将各项业务系统整合、联通起来,支持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医保费用结算等。加快发展远程医疗,积极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有效模式,推动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单兵突进难奏效 形成合力易攻坚

分级诊疗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看似在“分”,实质在“整”,单兵突进难以奏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各方力量,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才能有效攻坚克难。

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必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医疗是根本,医保是基础,医药是关键,三者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必须坚持“三医”联动改革,使医疗、医药、医保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让医疗服务能够大医院放得下、基层机构接得住、老百姓信得过。

破解基层人才短缺难题,必须多渠道发力、重心下移。当前,影响分级诊疗的主要矛盾是基层人才问题,全科医生数量不足,高水平全科医生严重短缺,这也是群众不放心就医、影响基层首诊的重要原因。而人才培养有个过程,同时还有一个如何让高水平人才留得住、干得好的问题。这就需要综合施策,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和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和技能。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定期开展诊疗活动,把更多的人才引向基层。加快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适度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激发医务人员爱岗敬业、提高技能、服务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

实施全过程健康管理,必须办医、行医、就医观念协同转变。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改变“重医轻防”,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健康管理系统,致力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疾病谱的变化,慢病种类越来越多,患病人群不断增加,亟需实施融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全过程健康管理,这既涉及到“医”,也涉及到“患”,需要办医、行医、就医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从政府办医角度看,要更加重视预防治未病,推进“互联网+”管理健康,推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协作,实现功能互补、防治结合。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角度看,要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连续、安全、有效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慢性病管理。从患者角度看,要提升对疾病防治知识和医学科学的认识,改变传统就医习惯,合理选择就诊机构,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与促进。

      精彩必读
      虽然上周国家药监总局再次发文,将药店配备执业...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
      近日,一则关于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万他维,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