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 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 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应。
但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dresistantacidphosphatse,反应骨吸收)、骨钙素(Osteocalcin,反 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TypeIprocollagenpeptidase,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Urinarypyridinoline)和脱氧吡啶啉 (Urinarydeoxypyridinoline,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cross-linkedN-andC-telopeptideoftype I collagen, 反应骨吸收)。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5、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即使无脊柱症状的患者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
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
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 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 胸椎和第1、2腰椎。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Bonemineraldensity,BMD)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 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