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04-09   来源:中华康网   

  一般情况下,老年易患骨质疏松,另外,绝经后的女性群体也是骨质疏松的多发人群。当疑似患有骨质疏松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确诊是否患病。那么,骨质疏松有哪些检查方法呢?

  (一)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 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 治疗的早期反应。

  4.晨尿钙/肌酐比值 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二)辅助检查: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 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2)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

  当患有骨质疏松时,可以采取实验室检查法或者辅助检查法,进行相关检查。通过检查,确诊是否患骨质疏松病。若不患骨质疏松病,应该加强预防,若患病,应该及时治疗,保证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骨质疏松有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