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者除了要观察临床表现,拍摄X线片以外,实验室检查结果是不可缺少的诊断依据。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需做以下实验室检查:
(1)血清钙测定:
【正常参考值】成人: 2.1-2.8毫摩尔/升(mmol/L)
正常状态下,人体内血钙维持稳定。当各种原因导致血钙水平出现波动时,胃肠道、肾脏及骨骼可通过各种调节机制进行调节。骨质疏松症者血钙一般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维生素D摄入过量可使血清钙升高;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可使血清钙降低。
(2)尿液钙测定:
【正常参考值】2.5-7.5毫摩尔/24小时(mmol/24h)
尿钙也反映了体内钙代谢的变化,是监测骨质疏松症及骨骼变化的重要指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摄入更多、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尿液钙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缺乏可使尿钙减少。
(3)血清磷测定:
【正常参考值】成人:0.8-1.6毫摩尔/升(mmol/L)
磷在骨骼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和无机盐的沉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急性肾功能不全、骨折愈合期可使血清磷升高;甲状腺机能亢进、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可使血清磷降低。
(4)血清碱性磷酸酶:
【正常参考值】成人:20-110单位/升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血清碱性磷酸酶与骨化有直接联系,是骨形成和骨转化的指标之一。在骨形成过程中,碱性磷酸酶起催化作用。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碱性磷酸酶升高时,骨密度则降低,说明碱性磷酸酶与骨质疏松症有直接关系。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般在正常范围内。
(5)血清骨钙素:
【正常参考值】4.6-10.2微克/升(μg/L)
血清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维持骨组织的矿化,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指标。在骨质疏松症的状态下,血中骨钙素的含量会明显升高,同时,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也可使血清骨钙素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旁腺机能减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患者血清骨钙素降低。
(6)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正常参考值】成人:50-200微克/升(μg/L)
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反映成骨细胞活动和骨形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经雌激素治疗后,血清中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该物质与骨质疏松症有明显联系。
(7)尿羟脯氨酸:
【正常参考值】成人:114-330微摩尔/24小时(μmol/24h)
羟脯氨酸是人体胶原蛋白的主要成分。尿中羟脯氨酸50%来自骨骼,所以,尿中排出的羟脯氨酸能够反映骨吸收和骨转换的程度。当出现骨质疏松症时,骨基质(也就是胶原蛋白)大量分解,血和尿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必然会增加,所以,羟脯氨酸的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监测有重要意义。测定尿中羟脯氨酸,并计算出空腹尿羟脯氨酸与尿肌酐的比值,对评价骨质疏松症有帮助。
(8)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正常参考值】3.1-5.4单位/升(U/L)
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主要由破骨细胞释放,反映了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骨质疏松症患者该磷酸酶水平升高。
(9)赖酰吡啶并啉和羟赖吡啶并啉
【赖酰吡啶并啉参考值】4.4±3.3微微摩尔/微摩尔肌酐(pmol/μmol肌酐)
【羟赖吡啶并啉参考值】24±13微微摩尔/微摩尔肌酐(pmol/μmol肌酐)
赖酰吡啶并啉和羟赖吡啶并啉是近年来被人们注意到的了解骨质疏松症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反映了骨吸收和骨转换状况。当患者有骨质疏松症,即骨吸收为主时,尿中赖酰吡啶并啉和羟赖吡啶并啉的含量会明显升高,因此测定该物质可以评价骨的丢失量,也可用来评价和了解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